返回

大秦帝国(精华版)(全5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十、最后时日的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阳。无奈之下,皇帝一个简短的诏令出来了,否则又会是一场君臣争执。可见,皇帝心意没有改变,依然坚执要渡河北上,而且不惜冒带病渡河的危险。如此情形之下,李斯能再度坚持吗?若坚持返回咸阳,安知皇帝不会怀疑他另有居心?病中之人多疑敏感,倍于常人甚矣,李斯能冒如此大险吗?

    “卫尉,不能教陛下颠簸。风浪最小时,陛下渡河!”

    “丞相,杨端和明白!”

    李斯对杨端和下了最后一道明确命令,便回到了自家队前等待渡河了。

    他知道,已经没有何等大事,需要他亲自奔波了。夕阳暮色,大河滔滔金红,李斯凝望着连天而去的大河,心头一阵酸热,老泪泉涌而出……他终身期许的一代雄君,如何在最后几步硬是与自己走了岔路?李斯啊李斯,究竟你错了,还是皇帝错了?抑或谁都没有错,果真冥冥天意?抑或谁都有错,而又谁都必须坚持自己?李斯想不明白了。第一次,李斯的双手揪光了面前绿草,手指抠进了泥土,放任着自己的饮泣,将无尽的泪水洒进了谁也不会看见的泥坑……若皇帝与自己同心,李斯自信,完全可以撑起皇帝身后的任何危局,纵然没有扶苏这般明君英主,李斯也不会听任自己一手谋划实施的帝国新政走向毁灭!皇帝陛下,你为何突然变了心性,从一个大气磅礴的帝王,变得如此偏狭固执,如此不可理喻?上天啊上天,你要秦政一代而亡吗?果真如此,何须天降英才济济一堂,创出了皇皇伟业,又教他突然熄灭?上天啊上天,你也不可理喻吗……

    从平原津渡过大河,皇帝行营缓慢地推进着。

    那时候,水势浩大的大河下游,不可能有如此长度的大桥。要渡大河,须得舟船之力。若是体魄健旺,渡河之劳,自然算不得大事。然嬴政皇帝恰恰正在重病发作之期,又正逢夏日洪峰,渡河诸般艰难可想而知。一过大河,嬴政皇帝的病势,已经是无可阻止地更加沉重了。

    七月十三这一日,原本预定渡过洹水。可是,赵高对李斯传下了皇帝的诏令:歇息旬日,相机北上。从赵高愁苦的脸色中,李斯觉察出了皇帝有可能的松动。陡然振作之下,李斯与杨端和亲自带着一支马队,越过洹水漳水,踏勘了周遭百里地面,最后选定在漳水东岸的沙丘宫扎营驻屯,以使皇帝养息治病。

    李斯的同时部署是:立即飞马咸阳,接太医令带所有名医赶赴沙丘;并同时派出百名精干吏员,分赴各郡县秘密搜求隐居的高人名医,接来救治皇帝。李斯还有一个谋划,只要皇帝稍见好转,他立即自请回咸阳处置积压政事,以使皇帝能宣扶苏南来奉诏。

    李斯没有料到,情形又一次发生了变化。当李斯与杨端和飞马回到行营时,赵高正在丞相大帐前焦急地转悠着。一见李斯下马,赵高过来一拱手,拉着李斯便走。李斯惊问皇帝如何?赵高哭兮兮急迫道,说不清说不清,丞相快走!李斯心下一沉,一身汗水一身泥土,大步匆匆赶到了皇帝辒辌车前。一片大树下,辒辌车的车帘打开着,皇帝躺在车中榻上,一片蝉鸣将闷热寂静的树林衬托得有几分令人不安。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李斯参见!”

    “丞相,”皇帝在两层丝棉大被下艰难喘息着,“立即,回咸阳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!陛下说甚?”李斯一时焦急,不敢相信自己耳朵。

    “立即,回咸阳。朕,错也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!陛下不可啊……”李斯骤然哽咽,扑到车前凑到了皇帝头前低声急促道,“陛下病势正在发作之时,若再经颠簸,大险矣!陛下纵然杀了李斯,李斯也不会奉命!陛下,老臣业已选定沙丘宫为驻屯之地,也已经派出快马特使,回咸阳急召太医令!还派人向附近郡县搜求名医!只要陛下不动,天意佑秦,会有转机……”也是第一次,情急的李斯显出了决不动摇的非常意志。

    “好……但依丞相……”皇帝嘴角绽开了一丝艰难的笑意。

    “陛下,认可老臣之策?”一身冷汗的李斯又不敢相信自己了。

    “丞相,坦荡,好、好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!老臣明白。陛下只管歇息……”

    李斯没有丝毫犹豫,一转身连续高声下令:“杨端和,立即率一千人马涉过洹水,开赴沙丘宫清理营地,安置陛下行宫!胡毋敬、赵高,率内侍侍女督导护送陛下车马渡河!顿弱郑国老令,立即督导行营人马,有序渡河!老夫亲率一千铁骑善后。各部立即启动!”

    秦军将士,最是危难见真章。各部将军一声令下,立即齐刷刷行动起来。几乎是片刻之间,庞大的行营开出了树林,向西边遥遥可见的滔滔洹水开进。堪堪太阳落山,大行营全部人马已渡过了不甚宽阔的洹水,向沙丘宫隆隆开进了。月上中天,大队人马已经开进了沙丘宫。月光之下,李斯下令胡毋敬与赵高等,安置皇帝立即进入行宫歇息救治,自己与杨端和查勘部署四面护卫。

    直忙到曙色初上,李斯才来到皇帝行宫。皇帝已经在服下汤药之后,昏睡了过去。李斯守候一个时辰,太阳已经热辣辣升起,皇帝还未见清醒。胡毋敬、赵高一齐劝

十、最后时日的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